- 品牌/商标:RKC
- 企业类型:制造商
- 新旧程度:全新
- 原产地:日本
数字控制器CB系统操作手册1. 产品型号说明CB□00 □□□□-□□*□□-□□ ①② ③ ④⑤ ⑥⑦ ⑧9
① 控制: F:PID动作及自动计数(逆向动作) D:PID动作及自动计数(直接动作)
② 输入方式 ③范围代码:参考8输入范围表*
④控制输出(OUT1)(加热侧):M:继电器输出 T:三端双向可控开关 V:电压脉冲 B:电流(4到20毫安直流) G:过零(用于三端双向可控驱动)
⑤第二控制输出(OUT2)(制冷侧) ⑥警报输出[ALM1] N:没有警报 A:高偏差警报 B:低偏差警报 C:偏差高/低警报 D:联合警报 E:高偏差警报并持续F:低偏差警报并持续 G:偏差高/低警报并持续 H:高进度警报 L:低进度警报并持续 J:低进度警报K:高进度警报并持续
7:警报输出[ALM1] N:没有警报 A:高偏差警报 B:低偏差警报 C:偏差高/低警报 D:联合警报 E:高偏差警报并持续
8:交流功能:N:无交流功能 5:RS-485(2-线系统)
9:防水防尘结构:N:无防水/防尘结构 1:防水/防尘结构
2. 安装 2.1 安装条件※ 环境温度不低于0度或不超过50度 ※ 环境湿度不低于45%或不超过85%RH※ 无腐蚀或易燃气体。 ※ 无水、油、化学品、蒸汽飞溅的地方※ 无过多感应燥音,静电,磁场。 ※ 无热凝聚形成热辐射
2.2 尺寸
仪 表 型 号 |
宽*高*深 |
开孔MM |
仪 表 型 号 |
宽*高*深 |
开孔MM |
CB100 |
48*48*100 |
45*45 |
CB400 |
48*96*100 |
45*92 |
CB500 |
96*48*100 |
92*45 |
CB700 |
72*72*100 |
68*68 |
CB900 |
96*96*100 |
92*92 |
|
|
|
3.警告 3.1 接线注意事项(1) 对于热电偶输入的,使用特定的补偿线。(2) 对于热电阻输入的,使用低电阻线,并且三个线头间不带电阻差。(3) 将输入信号线绕开仪表电源,电气设备电源及负荷线以防止燥音感应。(4) 对于电流输入,必须由输入端提供一个250欧的电阻器(±0.02%±10ppnm, 0.25W)。
3.2 仪表接线 电源供给电压:90至264V交流电50/60HZ 、≤7W
警报输出等级:继电器联接输出:250伏交流电,1安(电阻性负载)
控制输出等级:继电器联接输出:250伏交流电,3安(电阻性负载)电压脉冲输出:0/12伏直流电(负荷电阻600欧或更多)电流输出:4至20MA直流电(负荷电阻600欧或更少)过零输出(用于三端双向控制驱动):过零触发用
4.面板说明 1) 所测数值(PV)显示单元 : 显示所测得的数值(PV)、显示仪表的不同参数标记2)设置数值(SV)显示单元 : 显示设置的数值(SV)、显示仪表的不同设置参数3)指示灯**自动整定指示灯(AT),在自动整定时闪烁控制输出指示灯(OUT1),在控制输出打开时亮警报输出指示灯(ALM1),在警报时亮辅助输出指示灯(OUT2),在辅助输出打开时亮4)设置键(SET):用于输入/调出参数,按二秒以上可以读出表二数据5)转换和R/S键(R/S):在设置改变时转换数字(转换键),用于选择运行/停止功能6)下降键:用于降低数字 7)上升键:用于升高数字
5.显示模式状态5.1每个模式的开启程序打开电源→显示输入方式→显示输入范围(大约显示4秒钟)→如果按键后没有反应的时间超过1分钟,仪表回复到PV/SV 显示模式状态。
参数设置模式 5.2 每个模式的详细说明:PV显示状态/SV设置数据每次按SET键时所显示的状态与数据:
表二 #
1工厂设置数值
标识 |
名称 |
设置范围 |
描述 |
#1 |
AL1 |
警报(ALM1) |
偏差警报,进度警报SV警报:-1999至+1999度或-199.9至+999.9度 |
设置警报数值警报微差隙:2或2.0度 |
50(50.0) |
AL2 |
警报(ALM2) |
偏差警报,进度警报SV警报:-1999至+1999度或-199.9至+999.9度 |
设置警报数值警报微差隙:2或2.0度 |
50(50.0) |
ARU |
自整定(AT) |
0:AT结束或暂停 1:AT开始 |
打开/关闭自整定功能 |
0 |
SRU |
自身调协(ST) |
0:ST暂停 1:AT开始 |
打开/关闭自身调协功能 |
0 |
P |
比例范围(P) |
1(0.1)至幅度另一端或9999(999.9)度 |
在PI,PD或PID控制工作时设置。*ON/OFF动作在设置到0(0.0)时起控制作用。微差隙:2(0.0)度 |
30(30.0) |
I |
积分时间 |
1至3600秒*设置到0秒时PD控制作用 |
设置限制比例配合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时积分作用的时间 |
240 |
D |
微分时间 |
1至3600秒*设置到0秒时PD控制作用 |
通过预测输出变化设置防止起纹的微分时间以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
60 |
Ar |
参数(Ar) |
0至100%*1 |
在自动设置AT后 |
25 |
T |
比例配合周期(T) |
1至100秒(不能设置为0)*2 |
设置控制输出周期 |
20 |
PB |
PV 偏差(PB) |
-1999至+9999度或-199.9至+999.9度 |
传感器调整是偏差值加上测得的数值而得(PV) |
|
LCK |
设置数据锁定功能(LCK) |
参考*3 |
使设置数据可调/不可调 |
0000 |
*1 参考数值不可以在PID内手工输入而是“AT”自整定功能自动设置。*2 继电器输出20秒,电压脉冲输出,过零输出2秒。*3 设置数据锁定具体级别选择
设置 |
具体锁定级别 |
0000 |
SV及参数可设置 |
0001 |
只有SV及警报(ALM1,ALM2)可被设置 |
0010 |
只有除警报(ALM1,ALM2)外的可设置项可被设定 |
0011 |
只有SV以外的设置项可被设定 |
0100 |
只有SV可被设定 |
0101 |
只有警报(ALM1,ALM2)可被设定 |
0110 |
只有除SV及警报(ALM1,ALM2)外的可设置项可被设定 |
0111 |
SV及参数不可被设定 |
l 每个被锁定的设置项只可被监控。
6.自整定(AT)功能 自动运行功能是指自动地测量、计算和设置适宜的PID 常数。打开电源后,此功能在温度升高过程中任何环节的控制稳定时启动。■AT功能启动的要求在下列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AT功能启动。·在启动AT功能前除PID 参数设置外,结束其它所有的参数设置。 ·确保LCK功能没有同时启动。■AT功能暂停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AT功能暂停:·当SV改变时 ·当PV偏差值改变时 ·当SV运行/停止功能开关打到“停止”时 ·PV出现异常时·电源断电超过20毫秒时 ·如果AT功能启动后9小时内未关闭的。
●一旦出现使AT功能暂停的情况,AT功能立即暂停并转换成PID控制。此时PID常数仍与开启AT功能前一样。另外,即使AT完成,即自动转换到PID控制。●如果因控制系统引起问题,不能使用AT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将每个参数设置到与所控制对象相匹配。
7. 错误显示■
错误显示: Err:数据输写不正确等
■超出上限及超出下限: OOOO:所测得的(PV)数值超过输入范围的上限UUUU:所测得的(PV)数值超过输入范围的下限
8. 输入范围表
Input type |
Comde |
Input type |
Comde |
Input type |
Comde |
K |
0-200℃ |
K:01 |
S *1 *1 |
0-1600℃ |
S:01 |
Pt100 |
-199.9-+649.0℃ |
D:01 |
0-400℃ |
K:02 |
0-1769℃ |
S:02 |
-199.9-+200.0℃ |
D:02 |
0-600℃ |
K:03 |
B *1 *1 |
0-1800℃ |
B:01 |
-100.0-+50.0℃ |
D:03 |
0-800℃ |
K:04 |
0-1820℃ |
B:02 |
-100.0-+100.0℃ |
D:04 |
0-1000℃ |
K:05 |
E |
0-800℃ |
E:01 |
-100.0-+200.0℃ |
D:05 |
0-1200℃ |
K:06 |
0-1000℃ |
E:02 |
0.0-50.0℃ |
D:06 |
0-1372℃ |
K:07 |
N |
0-1200℃ |
N:01 |
0.0-100.0℃ |
D:07 |
0-100℃ |
K:13 |
0-1300℃ |
N:02 |
0.0-200.0℃ |
D:08 |
0-200℃ |
K:14 |
*2 *2T |
-199.9-+400.0℃ |
T:01 |
0.0-300.0℃ |
D:09 |
0-450℃ |
K:17 |
-199.9-+100.0℃ |
T:02 |
0.0-500.0℃ |
D:10 |
0-500℃ |
K:20 |
-100.0-+200.0℃ |
T:03 |
0.0-400.0℃ |
D:20 |
J |
0-200℃ |
J:01 |
0.0-350.0℃ |
T:04 |
Pt100 |
-199.9-+649.0℃ |
P:01 |
0-400℃ |
J:02 |
W5Re/W26Re |
0-2000℃ |
W:01 |
-199.9-+200.0℃ |
P:02 |
0-600℃ |
J:03 |
0-2320℃ |
W:02 |
-100.0-+50.0℃ |
P:03 |
0-800℃ |
J:04 |
PLII |
0-1300℃ |
A:01 |
-100.0-+100.0℃ |
P:04 |
0-1000℃ |
J:05 |
0-1390℃ |
A:02 |
-100.0-+200.0℃ |
P:05 |
0-1200℃ |
J:06 |
0-1200℃ |
A:03 |
0.0-50.0℃ |
P:06 |
0-450℃ |
J:10 |
*2U *2 |
-199.9-+600℃ |
U:01 |
0.0-100.0℃ |
P:07 |
0-600℃ |
J:20 |
-199.9-+100℃ |
U:02 |
0.0-200.0℃ |
P:08 |
*1R *1 *1 |
0-1600 |
R:01 |
0.0-400.0℃ |
U:03 |
0.0-300.0℃ |
P:09 |
0-1769 |
R:02 |
L |
0-400℃ |
L:01 |
0.0-500.0℃ |
P:10 |
0-1350 |
R:04 |
0-800℃ |
L:02 |
0.0-400.0℃ |
P:20 |
0-5V/DC |
1999-9999 |
4:01 |
0-20mADC |
1999-9999 |
6:01 |
|
|
|
1-5V/DC |
5:01 |
4-20mADC |
7: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