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途 DZ―824E型中间继电器 (以下简称继电器) 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电路中,用做大容量通用直流辅助继电器。 2 结构与工作原理 继电器采用JCK―10A/5壳体,其外形尺寸、背后端子及安装开孔图见附录1。背后端子接线图见图1,前接线端子接线图见图2。 继电器采用电磁原理, 由电磁系统、触点组等部件构成。当线圈两端施加电压时,电磁力大于弹簧反作用力衔铁被吸合,使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断开电源时,弹簧力大于电磁力,可动系统返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次动作。
dzsc/19/0256/19025647.jpg 图 1 背后端子接线图 dzsc/19/0256/19025647.jpg 图 2 前接线端子接线图
3 主要技术数据 1.直流额定电压220V、110V、48V、24V。 线圈分别对应电阻值11000、5700、1100、320Ω。 2.动作值和返回值 继电器的动作值为50%~ 70% 额定值。 继电器的返回值大于 10% 额定值。 3.在额定电压下,动作时间不大于 45ms。 4.返回时间不大于 45ms。 5.功率消耗 对220V规格不大于5W,其余规格不大于2.7W。 6.热性能 当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绕组应长期承受110%额定电压值,温升不大于65℃。 7.触点断开容量 在直流有感(τ=5ms)回路,U≤250V,I≤5A,为100W;在交流(cosφ=0.4)回路,U≤250V,I≤10A,为500VA。 8.继电器触点长期允许接通电流为 10A。允许接通DC110V、15A(τ=5ms±0.75ms),历时2s,接通次数为1000次。 9.介质强度 继电器各导电电路连在一起与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线圈电路与触点电路之间,应能承受2kV(有效值)、50Hz的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min,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同一组的动、静触点间应能耐受1kV(有效值)、50Hz的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min,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10.继电器电寿命为103次。继电器机械寿命为104次。 11.重量约1kg。 4 调试方法 1. 继电器应安装在垂直平面上, 其接触系统应处于垂直位置。 2.继电器中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绝缘零件不应有裂纹损伤。所有锡焊处均应牢固可靠,无虚焊,各部分的机械连接或电气连接均应牢固可靠。 3.可动部分不应有明显摩擦。 4.各对触点应基本同时接触,触点偏心不超过0.5mm,动静触点打开后间隙不小于 2mm。 5.触点闭合后应有超行程。 6.继电器在动作过程中, 不应停滞在中间位置, 应能可靠地吸合, 动板处于吸合位置时, 触点应保证接触可靠。 7.调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是检定合格的,精度应不低于 0.5 级,测定时间建议采用 702 电子毫秒表。 8.在室温下调整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动作时间及返回时间, 试验时激励量应突然施加, 使之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5 订货须知 订货时请指明产品的型号、名称、额定电压及安装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