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1、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当电流通过有电阻的导体时,该导体就会发热,其发热的大小遵从焦耳定律。电加热元件就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执行元件,根据发热原理可分为电阻加热、感应加热、介质加热和电弧加热四种类型。金属管状电热元件简称“电热管”,是指以金属管为外壳,合金电热丝作为发热体,在金属管的一端或二端具有引出棒(线),在金属管内填装氧化镁缘介质以固定发热体的电热元件,它是目前电热元件中应用广泛、结构简单、性能、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密封式电热元件。工业用金属管状电热元件执行标准/T2379《金属管状电热元件》,民用金属管状电热元件执行标准/T4088《日用管状电热元件》,对在真空中或压力过1MPa的介质中使用的电热元件,除应合这两项标准外,还应合相应的要求。
2、 铠装电缆式电热元件:是在金属管状电热元件的基础上借鉴铠装热电偶的制造技术和设施开发出来的通用型电热元件,是电热元件制造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技术进步,具有缘强度高、直径小、柔韧性好、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代替常规金属管状电热元件使用。广泛用于真空电炉、试验电炉、大型烘房、各种槽罐容器、场合的局部高温加热或定点加热,以及使用该元件制造各种电热器具。
二、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1、 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是指设计规定的并在电热元件外壳上标识的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元件能够的电功率即是额定功率。在纯电阻回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P=U2/R)。电热元件一旦加工完成,其电阻是固定不变的。标准规定,额定功率偏差应在+5%~-10%之间。
2、 表面负荷与加热介质:表面负荷是指在电热元件发热长度上单位表面积的功率。表面负荷是决定电热元件的发热能力、表面温度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为了延长电热元件使用寿命,应在满足加热能力的前提下尽量设计较低的表面负荷。
1、 温度与工作温度:温度是指在1.27倍额定功率和充分发热条件下,电热元件发热长度上温度点的温度;工作温度是指在额定功率和充分发热条件下,元件发热表面的平均温度。不锈钢套管电热元件的温度≤600℃,高温合金套管电热元件的温度≤850℃。
2、 缘电阻:是指电热元件外壳与引出线之间的缘电阻,在工作温度下测量的缘电阻为热态缘电阻。测量时,电热元件、兆欧表应与大地缘。标准规定,电热元件的两个发热体之间及其与外壳之间的缘距离≥1mm,冷态缘电阻≥50MΩ,热态缘电阻Rm=(10000-15T)/ L0≥1MΩ,T—工作温度(℃),L0——发热长度(mm)。
3、 泄漏电流:在元件任一引出线与外壳之间施加1.1倍额定电压,回路中的电流即为冷态泄漏电流(元件发热体本身不通电);将电热元件施加1.15倍额定功率,在工作温度10min后分别测量两个引出线与外壳之间的电流,取较大值即为热态泄漏电流。标准规定,冷态泄漏电流≤0.5mA,热态泄漏电流Im=1.67T.L0x10-6≤5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