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点
单向导电性指标,“漏电流”只及标准的1/200且长期稳定。
DBC底板使模块工作寿命指标,承受冷热冲击次数至少高过标准10倍(氧化铝DBC底板为5倍)。
散热能力强,同等条件温升,避免快速热老化击穿。
浪涌电流为额定值的19〜42倍(标准16倍)。
电压临界上升率高DV/dt≥1000V/μs,不易误触发。
额定电流3〜4倍(标准为1倍)时,管压降只有1.2〜1.7V.
配上瞬态衰减器,可承受4KV脉冲群、浪涌过电压,避免快速电老化击穿,耐压无须过1600V.
它以前太贵,工艺新使工业级产品的价格降到与国产可控硅模块差不多,便于普及应用。
二、电连接
模块内含有二个晶闸管芯;通用电连接型式,代号为C.1、2、3为功率端,配有不锈钢螺钉,可作为一个整流臂,用于直流电路;也可把2、3短接成一个端,1为另一端,构成“反并联”连接,用于交流电路。5、6端分别为对应的晶闸管的门控制端,可用电线锡焊后引出。
三、主要应用
整流器、充电器、变流器、无功补偿节电器、交流调压器、固态开关等。
四、模块底板
市面上的晶闸管模块大多数是代产品,3mm厚的铜底板沉甸甸的。铜板、陶瓷层、硅芯片三层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冷热冲击使层间开裂损坏,属淘汰产品。
第二代晶闸管模块采用氧化铝DBC(Dire Bonding Copper)底板,由0.3mm薄铜皮与氧化铝(白色)键合成一体开裂,见图2.但是氧化铝的热膨胀系数与硅芯片相差还不够小,二者之间还会微裂。
第三代晶闸管模块采用DBC底板,由0.3mm薄铜皮与陶瓷层(白色)键合而成一体开裂。而且陶瓷层与硅芯片的热膨胀系数相接近,也不易开裂。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测所测试证实:产品耐用性指标“承受冷热循环次数”/T7826-1995(即IEC T7)标准的10。模块“工作寿命”难题才得到满意解决。目前国际上只有个别厂家能生产(第三代)长命晶闸管模块。
其他说明
参数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