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电阻的标称值是标准可以调整到的电阻阻值,理论上,可调电阻的阻值可以调整到0与标称值以内的任意值上,但因为实际结构与设计精度要求等原因,往往不容易100%达到“任意”要求,只是“基本上”做到在允许的范围内调节,从而来改变阻值。
可调电阻也叫可变电阻,其英文为Rheostat,是电阻的一类,其电阻值的大小可以人为调节,以满足电路的需要。可调电阻按照电阻值的大小、调节的范围、调节形式、制作工艺、制作材料、体积大小等等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型号和类型,分为:电子元器件可调电阻,瓷盘可调电阻,贴片可调电阻,线绕可调电阻等等
二极管 (英语:Diode),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而变容二极管(Varicap Diode)则用来当作电子式的可调电容器。 大部分二极管所具备的电流方向性我们通常称之为“整流(Rectifying)”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称为顺向偏压),反向时阻断 (称为逆向偏压)。因此,二极管可以想成电子版的逆止阀。然而实际上二极管并不会表现出如此完美的开与关的方向性,而是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电子特征——这是由特定类型的二极管技术决定的。二极管使用上除了用做开关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早期的二极管包含“猫须晶体("Cat's Whisker" Crystals)”以及真空管(英国称为“热游离阀(Thermionic Valves)”)。现今最普遍的二极管大多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如硅或锗。
集成电路的作用在电路中起减少元器件的个数和搞高性能、方便应用。 作用一:减少元器件 大家都知道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ENIAC(爱尼阿克)。当时的元器件共有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量更夸张,30吨的体重。在当时,根本没有什么集成电路,全部是一个一个的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而且还是真空管。后来科技不断进步,研究出了半导体元器件,从而减小了元器件的体积和重量,后来研究出了支集成电路,当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内容元器件少,但相比零散元器件要说,还是有很大的技术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科技不断发达,开发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从而大大降低零散元器件的数量。 作用二:搞高性能 就如上面说的台计算机一样,当时的运行速度是5000每秒。但是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是当时的几十倍或上百倍。的变化元器件都集成到了一起,也减少了外电信号的干扰,电路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搞高了运行速度。这性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