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按继电器按照动作原理可分类
1:小型窄长型节省空间。
2:耐浪涌电压2,500V(触点与线圈之间)
3:实现高接触可靠性。
4:可进行高密度安装。
5:额定消耗功率140mW。
6:具有优越的耐振动性和耐冲击性。
7:可进行自动清洗的塑料密封性。
按照反应的物理量可分类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电路在电磁铁铁芯 继电器(图4) 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特点: 1.触点与线圈间耐压AC2,000V。 2.耐冲击性能优良。 3.实现定额功率消耗140mW的高灵敏度。 4.额定控制容量2A的高容量。 5.小型尺寸。 6.采用Au包金双叉横杆触点,实现了高接触可靠性。 7.具有优越的耐振动性和耐冲击性。 8.可进行自动清洗的塑料密封性。 9.另外还备有表面安装型产品。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图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继电器一般有两股电路,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