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麻烦,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完成,就不能再修改或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修改或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过执行一段微程。具体对比如下:
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①设计机器的指令系统:规定指令的种类、指令的条数以及每一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
②初步的总体设计:如寄存器设置、总线安排、运算器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关系等。
③绘制指令流程图:标出每一条指令在什么时间、什么部件进行何种操作。
④编排操作时间表:即根据指令流程图分解各操作为微操作,按时间段列出机器应进行的微操作。指令计数器:用来形成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而指令在存储器中是顺序存放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可通过将现行地址加1形成,微操作命令“ 1”就用于这个目的。如果执行的是转移指令,则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是要转移到的地址。该地址就在本转移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因此将其直接送往指令计数器。
控制器 - 工作原理 控制器 有两种由于设计方法不同因而结构也不同的控制器。微操作是指不可再分解的操作,进行微操作总是需要相应的控制信号(称为微操作控制信号或微操作命令)。 一台数字计算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控制部件和执行部件。控制器就是控制部件,而运算器、存储器、外围设备相对控制器来说就是执行部件。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的一种联系就是通过控制线。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通常这种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而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执行的操作就叫做微操作。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之间的另一种联系就是反馈信息。执行部件通过反馈线向控制部件反映操作情况,以便使得控制部件根据执行部件的状态来下达新的微命令,这也叫做“状态测试”。微操作在执行部件中是组基本的操作。由于数据通路的结构关系,微操作可分为相容性和相斥性两种。 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构成一条微指令。一般的微指令格式由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部分构成。操作控制部分用来发出管理和指挥全机工作的控制信号。其顺序控制部分用来决定产生下一个微指令的地址。事实上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是由许多条微指...
电特性 当继电器线圈的电压或电流达到一定值(图2之x1)时,衔铁吸合,使常开触点闭合,触点回路接通;当线圈电压或电流逐渐减小到一定值(x2)时,衔铁释放,常开触点也随之断开,触点回路被切断。电磁继电器利用线圈中的电压或电流来控制触点回路的电压或电流,当线圈中的电信号变化到一定值时,触点回路的电信号呈现阶跃式的变化(由dzsc/19/3850/19385013.gif变至dzsc/19/3850/19385013.gif)。这种特性称为继电器的继电特性,也称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继电器 吸力与反力特性 在导磁体未达饱和并略去漏散磁通影响的条件下,继电器的电磁吸力F(即当继电器线圈激励时,在气隙间测得的铁芯极面对衔铁的电磁吸力)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IN为继电器的安匝值,δ为继电器衔铁与铁芯间的气隙,S为继电器铁芯极面面积,K为系数。根据公式,当衔铁与铁芯间的气隙很小且安匝值不变时,继电器的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平方成反比。这一关系称为继电器的吸力特性,如图3中的曲线组1、2、3。 继电器 继电器衔铁在运动过程中要承受复原簧片(或弹簧)和接触簧片等的机械力的作用。这个机械力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动。继电器衔铁在运动过程中所克服的机械力与衔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