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 格: | 面议 | |
型号/规格: | DDTC144EE | |
品牌/商标: | JCST(长电) | |
封装形式: | SOT-523 | |
环保类别: | 无铅环保型 | |
安装方式: | 贴片式 | |
包装方式: | 卷带编带包装 |
产品参数
晶体管类型 NPN - 预偏压
电流 - 集电极 (Ic)() 100mA
电压 -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 50V
电阻器 - 基极 (R1)(欧) 47k
电阻器 - 发射极 (R2)(欧) 47k
在某 Ic、Vce 时的最小直流电流增益 (hFE) 68 @ 5mA,5V
Ib、Ic条件下的Vce饱和度() 300mV @ 500?A,10mA
电流 - 集电极截止() 500nA
频率 - 转换 250MHz
功率 - 150mW
安装类型 表面贴装
封装/外壳 SOT-523
供应商设备封装 SOT-523
包装 带卷 (TR)
相关知识
简易测量及性能判断
(1)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ICEO和β 基极开路,万用表黑表笔接NPN管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发射极e(PNP管相反),此时c、e间电阻值大则表明ICEO小,电阻值小则表明ICEO大。用手指代替基极电阻Rb,用上法测c、e间电阻,若阻值比基极开路时小得多则表明 β值大。
(2) 用万用表hFE档测β 有的万用表有hFE档,按表上规定的极型插入三极管即可测得电流放大系数β,若β很小或为零,表明三极管己损坏,可用电阻档分别测两个PN结,确认是否有击穿或断路。
贴片三极管 SOT23封装是比较常见的封装样式, 其管脚功能定义(包括此封装下NPN和PNP两种类别的三极管)为上面是集电极集c,左下是基极b,右下是发射集e. 辨别方法: 万用表打到蜂鸣二极管档, 1:NPN 型贴片三极管判别方法:红表笔放在左下基极b的位置,黑表笔分别触碰另外两集,分别得到两组相差不大的读数,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可能略有差异,一般两组读数都在600左右,300-800之间为正常。 2:PNP 型贴片三极管判别方法:同上,不过要将红黑表笔的顺序反过来! 至于原理则很简单:主要是利用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三极管的好坏判断 把数字万用表打到二极管档, bc,be极正向读数在600左右;反向没有阻值(e极正向反向均没有阻值为好管)反之为坏管。
产品参数 晶体管类型: NPN 电流 - 集电极 (Ic)(): 200mA 电压 -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 40V Ib、Ic条件下的Vce饱和度(): 300mV @ 5mA,50mA 电流 - 集电极截止() - 在某 Ic、Vce 时的最小直流电流增益 (hFE): 100 @ 10mA,1V 功率 - :225mW 频率 - 转换: 300MHz 安装类型: 表面贴装 封装/外壳: TO-236-3,SC-59,SOT-23-3 供应商设备封装: SOT-23-3(TO-236) 包装 :带卷 (TR) 贴片三极管发明人 1947年12月23日,美国新泽西州墨累山的贝尔实验室里,3位科学家——巴丁博士、布菜顿博士和肖克莱博士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他们在导体电路中正在进行用半导体晶体管把声音信号放大的实验。3位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发明的器件中通过的一部分微量电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流过的大得多的电流,因而产生了放大效应。这个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晶体管。因它是在圣诞节前夕发明的,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献给世界的圣诞节礼物”。另外,这3位科学家因此共同荣获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晶体管促进并带来了“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