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欧姆龙工业自动化欢迎您,我司为欧姆龙广东地区一级经销商,出售欧姆龙工业自动化产品, 现特价出售欧姆龙通用 光电开关,接近开关, E3F3、 E3X 系列, 期待您的来电!如需咨询,请致电 020-83346986 13580570393 QQ:2535237133 江R
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欧姆龙的名字早已在其诞生地的日本家喻户晓,其创始人立石一真先生更被称为“勇于不断向新机会挑战的技术经营者”。1933 年,立石一真在大阪建立了一个名为立石电机制作所的小型工厂。公司在起步阶段除了加工定时器外,曾经一度专门生产保护继电器,这两种产品的制造成为欧姆龙的起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1990年开始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实现了统一,改为“欧姆龙株式会社”。
自1933 年5月10日创业至今的75年中,欧姆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截止到2007年3月,欧姆龙集团已经拥有员工33,824人,全球营业额近61.38亿美元。产品达几十万种,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系统以及健康医疗设备等广泛领域。
铺垫中国三十载
欧姆龙中国公司总经理山下利夫先生介绍说,欧姆龙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30余年前,立石一真先生曾担任国贸促京都总局副会长,70年代初作为经济界代表,开始与中国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欧姆龙在华事业经过了70年代的技术交流、80年代的委托加工以及90年代直接投资与生产,直到进入21世纪,才真正迎来了她“再投资、协同创造”的新阶段,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
1991年,欧姆龙在大连设立了家生产健康医疗设备的工厂——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1994年,欧姆龙成为家被国家批准成立投资性公司的日本电子制造企业,1996年在上海浦东开发区内建造了3家控制设备生产厂,意味着欧姆龙在华业务的全面展开。
在欧姆龙的蓝图里,中国正扮演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过渡的重要角色,创建“第二个欧姆龙”。2004年~2006年的3年间,欧姆龙在华追加总投资为300亿日元。目前,中国欧姆龙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集中采购于一体的全方位管理体制。在中国市场奠定了‘收益与成长’的基盘。”
协创=产+学+研
2007年6月8日,欧姆龙在华研发中心——欧姆龙上海研究开发协创中心在紫竹科学园内举行了落成典礼。该中心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包括土地、建筑及设备在内总投资额达到970万美元。这也是欧姆龙向中国追加投资300亿日元的“换挡提速”策略中一个大型投资项目。
“在中国地区的事业成败关系到欧姆龙全球。此次投资兴建的欧姆龙上海研究开发协创中心规模仅次于日本的“京阪奈革新中心”,肩负着欧姆龙全球研发战略的使命。”山下先生告诉我,欧姆龙上海研究开发协创中心将以“协作,创造”为独特经营模式,即以欧姆龙核心技术——传感与控制为基础,建立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具体来说,比以往的 “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模式更进一步,从内容的制定开始与合作伙伴共同思考、策划,融合各自的技术使研发更加深入。这就是“协创—协作,创造”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欧姆龙在华业务的指导思想。
进入21世纪,欧姆龙在中国的“协创”加快脚步,与中国的最的理工科教育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缔结了共同研究开发协议。新落成的协创中心,不是以欧姆龙的研发人员为主,而是为各大学“协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目前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已达100人,同时开展了30个研发项目,预计到2009年底,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课题数量都将增长2倍。
质量,提升品牌效应
作为一家老牌的日资企业,欧姆龙对于产品质量异常严谨,提出了“产品质量为基本原则”,并在其世界各地的工厂贯彻落实“不采购次品、不制作次品、不让次品外流”的经营方针。
随着欧姆龙在海外的生产比率不断提高,集团事业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快速变化,欧姆龙意识到制造厂商的生产能力才是满足高质量要求的关键。2006年,欧姆龙在日本设立了“生产革新本部”,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工作,包括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的确认等对采购过程的全面控制;直接提高和改善生产现场的“现场管理”等。
山下强调,欧姆龙使用的原材料和部件是从数百家供应商处采购的,生产出的产品多达十几万种。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首先要做到的是在资材的采购阶段控制次品,不采购次品。为了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欧姆龙设定了全球统一的生产标准,以保证部件质量的标准化。
轮椅上的工厂
近年来,社会对企业所期望的“价值”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效益性和成长性等经济价值以外,更增加了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如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才具有存在的价值”,这是欧姆龙集团创始人立石一真先生1959年就提出的个人信念,也是欧姆龙集团世代传承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如今,它已经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渗透到全球每一个员工的意识中。长期以来,欧姆龙和其他外资品牌一样,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其中最与众不同、最感人的莫过于“轮椅上的工厂”。
1971年,尽管日本的大环境低迷,但是立石一真先生毅然决定建造专门工厂用于帮助重度身体残障者回归社会。这一年,被称为改变日本残疾人就业命运的一年。1972年,世界上专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的欧姆龙太阳电机株式会社正式成立,也催生了后来更多的“轮椅上的工厂”。
在中国,欧姆龙遵循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帮助残疾人士掌握工作技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欧姆龙在华投资的家工厂在施工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残疾员工的需要,修建了各种无障碍设施。
2005年9月13日,欧姆龙集团在上海市召开了董事会会议,决定在中国大陆的 7家生产工厂中积极雇用残疾人士。此外,在欧姆龙生产工厂所在地区,公司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向当地福利机构合计捐助300万人民币,用于残障人士上岗培训。
“适者生存,只有对社会来说有必要并且得到社会信赖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这正是欧姆龙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最贴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