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系统中每个电路模块都需要接入输入电源,如果电源输入不当,则会使输出结果不正确甚至烧坏集成电路,因此应该首先安装、调试系统电源模块。特别提示系统电源电路模块的成功调试是整个硬件电路调试成功的关键。
依据电路图焊接好元器件之后,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焊接有误,电路板是否存在虚焊或焊渣短路等现象,检查无误后进行上电调试。由直流稳压电源发生器输出电源接入系统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口(POW1),输入电源Vin调为+6 V,用示波器检查系统电源的1.8 V、3.3 V、5 V输出端口,没有电压输出。断电重新检查电路,发现电解电容C6已经被烧成黑色,原因是C6的正负极性接反了。换了新电容焊接正确后上电调试,1.8 V、5 V电压输出端正常,而3.3 V电压输出端电压不到3 V。查看稳压芯片LM2576的数据手册之后,调节输入电源Vin,同时检测三组系统电源的电压值,当三组电源输出正确时,输入电压Vin的值为6.7 V左右。由于本控制系统的负载电流大约是3 A,因此在电路中加入负载电流为3 A的负载电阻,以此来测试系统电源的稳定性。经过调试,电容、电感等元件发热正常,输出电压值正确。至此,系统电源模块调试成功。
接下来逐步安装、调试其他模块电路。每安装一个模块就上电检测,主要检测系统电源电压以及该模块的输入电压、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当把整个系统硬件电路安装好之后上电调试,发现系统电源不稳定,即直流稳压输入电源经常掉电,致使系统电源工作不正常。由于系统电路比较多,检查比较困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多次上电检测、调试之后,发现电路中的一个电压(升压)转换器冒烟——芯片被烧焦了。仔细查阅该芯片的数据手册,发现该芯片型号弄错了,正负反馈电压引脚接反。把该芯片拆除之后,系统电源工作正常。
对系统电源调试以及整个系统硬件电路的安装调试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① 贴片电阻、电容器的基片大多采用受碰撞易破裂的陶瓷材料制作,而贴片式集成电路的引脚数量多、间距窄、硬度低,极易造成引脚焊锡短路、虚焊等故障,因此在拆卸、焊接时应掌握控温、预热、轻触等技巧。
② 在进行电源模块调试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元器件安装是否有误,用电压表检测电路是否存在虚焊或者焊渣短路等现象,确保电路的正确性,避免烧坏元器件。
③ 上电时如果没有太大把握,可考虑使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将稳压电源的电压值慢慢往上调,检测输入电流(电压)及输出电压,直到输出电压满足要求。
④ 当调试比较大的系统电路时,应先安装、调试系统电源,调试成功后再逐步安装、调试其他模块。每安装好一个模块就上电测试,确保无误后再调试另一个模块。
1. 电池+-端子间不可短路。(端子间短路可能造成烫伤、发烟、火灾危险。) 2. 不可在密闭容器中充电。(在密闭容器中充电,容器破裂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3. 电池不能放置在密闭空间里或火源附近。(如放置在这些场所,可能造成爆炸、火灾危险。) 4. 转矩扳手、扳子等金属工具,请用塑料胶带等进行绝缘处理后使用。(如不进行绝缘处理,短路后会导致烫伤、蓄电池破损、爆炸。) 5. 不可对本蓄电池进行分解、改造。(蓄电池内部含有硫酸,若接触到眼睛、皮肤和衣服有可能导致失明或烧伤。) 6. 如发现电槽、盖等有龟裂、变形等损伤及漏夜现象,请更换此蓄电池。 7. 请不要使用信那水、汽油、煤油、挥发油等有机溶剂和液体洗涤剂清洁电池.如果使用上述物质可能会引起电槽或上盖(ABS树脂)出现裂痕、漏液. 8. 请定期更换蓄电池,不要超期使用。
蓄电池室要求 电池安装处应远离热源和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如变压器、电源开关或保险丝等,安全距离为0.5米以上。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5℃左右。电池应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安装环境无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电池表面及电极应随时清理,并做好防锈措施。交换局一般应设独立蓄电池室。 蓄电池需经常检查的内容如下: 1. 端电压; 2. 连接处有无松动、发热、腐蚀现象(应及时清理,做好防锈措施); 3. 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 4. 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结霜现象)。 二、 初次使用 密封电池在使用前不需进行初充电,但应进行补充充电。补充充电应采用限流恒压充电方法,充电电压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电池存放不超过半年,环境温度25℃时)补充充电的电压和充电时间如下: 单体电池电压(V) 充电时间(H) 2.23 2~3天 2.30~2.33V 1~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