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阻(玻璃釉电阻器)
1. 标志说明:
1.1 本电阻器采用色标法,色标的基本色码如下表:
1.2 本电阻器标准品采用四带色标法
1. 特性参数
项目号 |
特 性 |
参 数 |
试 验 条 件 |
7.4 |
耐电压 |
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
包箔法,施加电压见表三,1min |
7.5 |
过载 |
△R≤±(1%R+0.05Ω) |
2.5倍额定电压(≤过负荷电压),5S |
7.6 |
可焊性 |
沾锡面积不小于95% |
260±5℃、2±0.5S |
8.1 |
引出端强度 |
△R≤±(1%R+0.05Ω) |
拉力:10N、10±1S
弯曲:2×900
扭转:2×1800 |
8.2 |
耐焊接热 |
△R≤±(1%R+0.05Ω) |
260±5℃、10±1S |
8.3 |
温度快速变化 |
△R≤±(1%R+0.05Ω) |
-55±3℃、30min;
155±3℃、30min 5次循环 |
8.4 |
振动 |
△R≤±(1%R+0.05Ω) |
10Hz~500Hz、0.75mm或98m/S2、6h |
8.5 |
绝缘电阻 |
绝缘阻值≥1GΩ |
500±50V、1min |
8.6 |
断续过负荷 |
△R≤±(5%R+0.1Ω) |
2.5倍额定电压 通1S、断25S 1000次 |
8.7 |
电阻温度系数 |
TCR≤±200PPM/℃ |
高于室温100℃、恒温30~40min |
8.8 |
耐久性 |
△R≤±(5%R+0.1Ω) |
70±2℃、1000h,额定直流电压. |
8.9 |
气候顺序 |
△R≤±(5%R+0.1Ω)
|
干热:155±2℃ 16h
循环湿热(个循环):55℃ 24h
寒冷:-55±3℃ 2h
低气压:15~35℃ 8.5KPa±2KPa 1h
循环湿热(其余循环):5个循环
直流负荷:额定电压 1min |
8.10 |
意外过载 |
纱网圆筒不应燃烧 |
16、25倍额定功率电压,持续5±0.5min;
或电阻器开路时为止; |
8.11 |
稳态湿热 |
△R≤±(5%R+0.1Ω) |
40±2℃、90~95%RH、56天 |
8.12 |
上限类别温度
耐久性 |
△R≤±(5%R+0.1Ω) |
155±2℃、1000h |
3.额定值
表
三
型号 |
额定功耗 |
阻值范围 |
阻值偏差 |
使用电压 |
过负荷电压 |
耐电压 |
RI40
|
0.25W |
1Ω~1000MΩ
|
±1%(F)
±5%(J) |
500V |
700V |
500 |
0.5W |
1000V |
1500V |
600 |
1W |
1500V |
2500V |
800 |
2W |
2000V |
3000V |
1000 |
3W |
2500V |
4000V |
5W |
3000V |
5000V |
10W~50W |
~ |
~ |
4. 降功耗曲线如下图所示:
70℃
额 100
定 80
功 60
耗 40
% 20
0
-55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55
环境温度(℃)
图
二
5. 涂装规格
5.1 涂料涂至端子线最多2mm。
5.2 端面未涂装部分最多为端面直径的一半,即1/2D。
涂料涂至端子线上 空白处表示端面未涂装部分
图
三
图
四
6. 外形尺寸:如下图所示(单位mm)
图
五
表 四
型号 |
功率 |
L±1 |
ΦD±0.5 |
l |
φd±0.05 |
备注 |
RI40 |
0.25W |
7.0 |
2.4 |
26±2 |
0.6 |
|
0.5W |
9.0 |
3.4 |
|
1W |
12.0 |
4.2 |
0.8 |
|
2W |
15.0 |
5.8 |
|
3W |
16.5 |
6.9 |
|
5W |
24.0 |
8.3 |
|
10W~50W |
~ |
~ |
~ |
|
2. 编带规格:如下图示(单位mm)
型号 |
功率 |
W |
P±0.5 |
L±1 |
ΦD±0.5 |
φd |
l1-l2(max) |
RI40 |
0.25W |
52±1 |
5 |
7 |
2.4 |
0.6 |
1.0 |
0.5W |
9 |
3.4 |
0.6 |
1.0 |
6.2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直引线散装或成型(打扁、双波、直弯)
图(七)高架打扁成型
图(八)双波成型
图(九)高架不打扁成型
7. 电气性能及测试规范
7.1 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和测量都应在IEC68-1第⒌3条的标准试验大气候条件下进行:
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气压: 86~106KPa。
7.2 外观与外形尺寸
电阻器表面应平整光洁、漆层无气泡、脱落、厚薄均匀,色标清晰、正确、应标有标称阻值(色标),阻值允许偏差(色标)。电阻器的所有尺寸都应符合
规格书上的规定值。
7.3 电阻值
电阻器在⒎1所述环境下测量的阻值与其标称阻值比较,差值必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7.4 耐电压
1.试验电压:交流(40-60Hz),其交流有效值见表三。
2.试验方法:包箔法(详见GB/T5729-94第4.6.1条);试验电压应加在两
个电极之间——电阻器的两个引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电极,金属箔作为另
一电极,其试验电压应以大约100V/S的速率从零升到规定值,在达到规定值后应保持60±5S。
3.要求: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7.5 过载
1. 在电阻器的引出端上施加2.5倍额定电压(不高于过负荷电压),持续时间:5S,试验后在标准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
2. 要求:电阻器无可见损伤,试验前后阻值变化△R≤±(1%R+0.05Ω)。
7.6 可焊性
1. 试验方法:按IEC68-2-20(1968)试验Ta,方法1,采用槽焊法。槽温:260±5℃,浸渍时间:2±0.5S,浸入深度为距元件主体2
0-0.5 mm。
2. 要求:沾锡面积不小于95%。
8. 可靠性试验
8.1 引出端强度
1. 电阻器应能经受IEC68-2-21(1975)试验Ual,Ub,Uc:
(1) 拉力(试验Ual):固定元件本体,沿轴向逐渐施加拉力10N,然后保持10±1秒。
(2) 弯曲(试验Ub,引出端数目的一半):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使引出端的轴向处于垂直方向,然后在引出端的末端悬挂5N荷重,把元件本体以2~3秒的速度倾斜大约90
。,然后以同样速度返回原位,作为弯曲1次。接着向反方向以同样速度倾斜90
。,再返回原位,作为弯曲2次。整个操作在一垂直平面内进行。要求连续两次弯曲。
(3) 扭转(试验Uc,引出端数目另一半):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0~6.5mm处弯曲90
。,弯曲的曲率半径应为0.75mm左右,然后在距弯曲处1.2±0.4mm处夹紧引出端的自由端,将样品本体或夹具围绕引出端原来的轴线以每5秒钟旋转一次的速度旋转180
。,接着以同样速度反方向旋转180
。。
2. 要求:上述每项试验后电阻器外观应无可见损伤;上述全部试验结束后的阻值变化△R≤±(1%R+0.05Ω)。
8.2耐焊接热
1. 试验方法:按IEC68-2-20A(1970)试验Tb,方法1B,槽温:260±5℃,浸渍时间:10±1S,浸入深度为距离元件主体2
+00.5mm的地方,试验后在标准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30min。
2. 要求:电阻器无可见损伤,阻值变化△R≤±(1%R+0.05Ω)。
8.3 温度快速变化
1. 电阻器应经受IEC68-2-14(1974)试验Na,按下表重复实施5次循环:
表六
顺序 |
温度 |
暴露时间 |
1 |
-55±3℃ |
30 min |
2 |
155±3℃ |
30 min |
试验后将电阻器在标准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2h。
2. 要求:试验后电阻器应无可见损伤,阻值变化△R≤±(1%R+0.05Ω)。
8.4 振动
1. 被试电阻器应经受IEC68-2-6(1970)试验Fc的程序B4:
(1) 电阻器主体与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应为6±1mm。
(2) 频率范围:10Hz~500Hz;振幅:0.75mm或加速度98m/S
2(取较小
者);总持续时间6h。
2. 要求:试验后电阻器应无可见损伤,阻值变化△R≤±(1%R+0.05Ω)。
8.5 绝缘电阻
1. 将电阻放在一个90
0V形金属块的槽内,V形块的尺寸,电阻器主体不会到V形块的端头之外,夹持的力应使电阻器和金属块之间保持充分接触,但不使电阻器产生损伤,电阻器的两个引出端接在一起作为一个电极,V形块作为另一电极,施加500±50V的直流,时间1min。
2. 要求: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GΩ。
8.6 断续过负荷
1. 在电阻器的两端引线间施加2.5倍的额定电压,若所加电压超过电阻器“过负荷电压”时,以“过负荷”电压施加,通1S,断25S,连续1000次后,在室温中放置30分钟以上,再测量其阻值。
2. 要求:试验后电阻器应无可见损伤,阻值变化△R≤±(5%R+0.1Ω)。
8.7 电阻温度系数(阻值随温度变化)
1. 将电阻器置入高于室温100℃的恒温箱中,并保持30~40分钟后测量电阻值,然后依下列公式求出其温度系数:
Rt-Ro
温度系数 = ————— X106 PPM/℃
Ro(Tt-To)
上式中:R
o——在室温中测定的电阻值(Ω)。
R
t——在恒温箱中测定的电阻值(Ω)。
T
o——室温温度(℃)。
T
t——恒温箱中的温度(℃)。
2. 要求:TCR≤±200PPM/℃。
8.8 耐久性
1. 电阻器应在70±2℃的环境温度下经受42天(1000h)耐久性试验,施加额定直流电压(不得大于使用电压),整个试验期间,应该1.5h通
电,0.5h断电。电阻器应水平安装,并且只装一层,其轴线间的距离应该不小于电阻器直径的七倍。试验后将电阻器从箱中取出,在标准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4h。
2. 要求:电阻器应无可见损伤。试验前后阻值变化△R≤±(5%R+0.1Ω),绝缘电阻R≥1GΩ。
8.9 气候顺序
1. 电阻器进行干燥后测量阻值。
2. 干热:电阻器应经受IEC68-2-2(1974)的试验Ba,在155±2℃下保持16h。
3. 循环湿热(试验Db,个循环):电阻器应经受IEC68-2-30(1969)试验Db的一个循环24h,温度55℃。
4. 寒冷:电阻器应经受IEC68-2-1(1974)的试验Aa,在-55±3℃下
保持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