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能耗监管系统
一、建筑分类
1.1依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建筑分类
参照已经公布的大型公共建筑分类方法,结合校园特点进行修订。即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关于建筑分类的“学校建筑”编码后增设子项编码,以对应校园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用途。
二、分类建筑能耗
2.1能耗数据分类:在学校建筑分类下按在校园中的用途细分为13类:电、水、燃气(天然气或煤气)、集中供热量、集中供冷量、煤、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汽油、煤油、柴油、可再生能源、其它。
2.1分项能耗:校园建筑分类能耗中电耗比例大,是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的重点,因此对建筑用能设备的分项能耗主要针对电耗部分,按用电系统分类将电量分为以下4项实施分项电耗数据采集。
三、 计量设备
电能表具应具备的技术规格如下。
(1) 电能表的精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0级。
(2) 普通电能表应具有监测和计量三相(单相)有功电量的功能。
(3) 多功能电能表应具有监测和计量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功率、无功电度、有功功率因数、频率、总谐波含量功能。
(4)具有数据远传功能,至少应具有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采用MODBUS标准开放协议或符合《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中的有关规定。
配用电流互感器的精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
四、安科瑞Acrel-5000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平台
五、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