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定制:可
- 类型:荧光光谱仪
- 测量范围:0.01%~99.99%
- 测量精度:0.05%(Au299.99%)
- 测量时间:10sec~100sec
作为国内首台商品化气质联用仪的第二代产品,该设备在传承初代产品创新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的技术迭代与性能优化,成为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医药研发等领域的高效分析工具,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气质联用仪的技术空白,更以卓越的检测表现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为国内实验室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分析解决方案。在核心检测性能上,设备搭载先进的灯丝控制模块,可智能调整发射电流和电子能量。在复杂样品分析中,如检测食品中微量农药残留时,不同组分对电子能量的需求存在差异,智能调节功能能根据目标组分特性实时优化参数,确保各组分离子化效率稳定,避免因参数固定导致的部分组分响应值偏低问题;同时,配备的 DC 补偿技术进一步改善了信噪比,即使面对低浓度待测物(如环境水样中纳克级的有机污染物),也能有效抑制背景噪声干扰,让目标信号更清晰,大幅提升微量组分的检出能力。高速直流补偿技术的应用,是设备性能突破的另一大亮点。该技术通过优化离子传输路径中的电场分布,使离子相对传输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有效改善了分辨率。在分析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医药研发中同分异构体的分离)时,高分辨率能精准区分不同组分的质谱峰,避免峰重叠导致的定性误判;而高效的离子传输率则缩短了离子到达检测器的时间,配合高速扫描和采样电路,可在单位时间内采集足够的数据点,例如在 1 秒内完成对 500amu 质量范围的扫描,且每个质谱峰能捕捉到 10 个以上数据点,确保质谱图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复杂样品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提供有力支撑。可调正化学电离源(PCI)功能的加入,大幅拓展了设备的应用领域。相较于传统电子轰击电离源(EI),PCI 源更适合分析极性强、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如食品中的热敏性添加剂、医药中的大分子活性成分等。通过调节电离源参数,可根据待测物特性选择最优电离方式,既提高了整机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适配能力,又确保了难电离组分的有效检测,使设备能覆盖从挥发性有机物到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广泛分析需求,从环境污染物检测到药物代谢物分析均能胜任。在气相色谱系统的控制精度上,设备同样表现出色。气相控温度精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可实现 ±0.1℃的柱温控制,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精准的温度控制能确保不同组分按预期保留时间出峰,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的保留时间漂移,提升定性结果的重复性;配备的第 Ⅲ 代电子压力 / 流量控制模块,能实时监测并调节载气压力与流量,将流量稳定性控制在 ±0.01mL/min 以内,即使在长时间连续检测(如 24 小时环境样品批量分析)中,也能保证载气状态稳定,大幅提高了测试重复性,确保不同批次样品的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结构设计上,设备采用更加可靠、方便易安装与维护的方案。模块化的组件布局让安装过程无需复杂调试,实验室技术人员按说明书即可完成组装,大幅缩短设备启用周期;关键部件(如灯丝、色谱柱接口)的拆卸与更换设计简洁,日常维护时无需专业工程师上门,仅需简单工具即可完成,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与停机时间。例如更换灯丝时,无需拆解整机,打开侧盖即可快速操作,整个过程仅需 5-10 分钟,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连续性。此外,设备采用全新的工业设计,在操作性与美观性上实现双重提升。人机交互界面采用大尺寸触控屏,界面布局清晰直观,常用功能(如方法编辑、样品序列设置、数据导出)一键可达,即使是初次使用的操作人员,也能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机身采用流线型外观设计,搭配沉稳的工业色调,不仅符合现代实验室的审美需求,更通过优化的散热结构设计,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温度,同时降低运行噪音,为实验室营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