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保:一年
- 特点:测量精准
流动式电导池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电导率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环保、食品等行业以及科研领域。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结构与原理
结构:通常由电导池本体、电极系统、流体进出口、温度补偿装置等部分组成。电导池本体是容纳流体的容器,一般采用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玻璃、聚四氟乙烯等。电极系统是关键部件,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电极组成,常见的有铂电极、石墨电极等,电极表面通常会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流体进出口用于连接流体输送管道,使被测流体能够稳定地流过电导池。温度补偿装置用于测量和补偿流体温度对电导率测量的影响,因为电导率与温度密切相关。
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特性。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导电通路。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离子的迁移速率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流动式电导池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阻,并根据电导池的几何常数(与电极的尺寸、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将电阻值转换为电导率值,从而实现对流体电导率的测量。
类型
根据电极结构分类:有平行电极型和同心电极型等。平行电极型电导池的两个电极相互平行放置,结构简单,适用于低电导率流体的测量;同心电极型电导池则是内电极和外电极同心布置,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少边缘效应,提高测量精度,常用于高电导率流体或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测量方式分类: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流动电导池的电极直接与被测流体接触,测量精度较高,但容易受到流体中杂质、腐蚀性物质的影响,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非接触式流动电导池则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在流体外部设置激励线圈和检测线圈,利用交变磁场在流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进而测量电导率,这种类型不受流体腐蚀和污染的影响,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测量,但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特点
实时在线测量:能够连续监测流体的电导率变化,及时反映流体的性质变化,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精度高:通过合理设计电导池的结构和采用高精度的测量电路,可以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满足不同行业对电导率测量的严格要求。
适应性强:可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电导池材质、电极类型和测量方式,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流体,包括酸、碱、盐溶液以及各种工业废水等。
维护简便:部分流动式电导池具有自动清洗和校准功能,减少了人工维护的工作量和频率。同时,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的电导池,能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降低了维护成本。
应用
工业过程监测:在化工生产中,用于监测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以此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和产品的质量;在制药行业,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纯化水、注射用水等进行电导率监测,确保水质符合药典标准;在食品饮料行业,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液体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电导率,用于控制生产工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环境监测:用于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电导率,作为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体中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帮助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科学研究: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科研领域,流动式电导池常用于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离子迁移规律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面,为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